1.教师团队合作机制健全
主讲教师来自淮南同城高校,淮南高校思政理论课同城联盟自2009年成立以来,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合作与活动机制。课程汇聚了同城高校优秀教师,有助于推广课程资源,实现资源共享,扩大课程的影响力和覆盖面。
2.教师团队结构合理
教师团队中拥有教授2名,副教授1名,讲师4名,博士1名。队伍结构合理,教学改革意识较强。
3.积累了一定的实践教学经验
课程组一贯重视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,在撰写社会调查报告、征文比赛、社会实践考察的基础上,于2014年制定并实施了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案,其中包括《<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>实践教学方案》。
方案实施以来,得到学生和任课教师的欢迎,增强了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,为下一步进行系统性实践教学设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。
4.汇集了较为齐备的开放式网络教学资源
经过多年建设,《基础》课已经形成了稳定的教师队伍,教学大纲、考试大纲、教学课件、电子教案已经较为成熟;收集了大量教学案例,录制了部分教学视频,基本网络教学资源已经具备。
5.初步探索了教学专题设置
拟分设一下5个专题开展专题教学探索:
专题一:大学与人生——主要内容包括:适应大学生活;做好专业规划;谋划未来职业;实现人生价值。
专题二:理想与信念——主要内容包括:认清历史使命;实现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。
专题三:爱校与爱国——坚定集体主义观念;做忠诚的爱国者。
专题四:德性与生活——转化传统道德;继承革命道德;遵守生活规范。
专题五:法治与守法——树立宪法意识;培养法治思维;争做守法公民。
6.教学改革成效突出
注重原理教学,理论联系实际,教学内容体现了三贴近原则;融入研究动态,跟踪学术前沿,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学术性、先进性;采用现代教育技术,注重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。教学设计特色鲜明,实行专题式理论教学、系统性实践教学、开放式网络教学,教学效果得到学生的充分认可。